查看原文
其他

毛振华:以县城为中心,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工作

毛振华 理论周刊 2022-05-20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可以说是恰逢其时。我国已经实施了多年城镇化,城乡融合也经历了多年的讨论与实践。在当前这个历史时点上,推进城乡融合可以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既要看到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给城乡融合带来的新机会,也要看到当前仍然存在的问题。

县城经济的发展是当前城乡融合面临的新机遇。特别是近两年来县城取得了很大发展,教育、公共卫生、文化等资源高度集中于县城,集聚效应明显。人员的聚集进一步带动了县城经济的发展,过去县城商户多为小商铺,但是现在也出现了大型商业中心。

县城经济的演化将给城乡融合带来新的机遇。与县城经济迅速发展相对应,乡镇经济发展方面却仍面临一些问题。过去一些年,各地搞了不少特色小镇,一窝蜂地搞房地产,但很多项目没有挖掘出特色,反而导致了很多烂尾工程。

要做好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工作,必须以县城为中心。我认为,县级以下的镇不要提“广泛招商引资”,除了农产品深加工等立足于本地的产业外,不要搞制造业等现代工业。为什么?因为大部分乡镇基础设施并不完善,配套产业也不齐全,甚至部分区域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也存在不足,发展现代工业的条件并不完备。

我建议,应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意见,推进县域经济的合理分工,重点抓好县城经济,县级以下区域的经济发展、政策制定应因地制宜,避免“全面开花”,造成土地和资源的浪费。如果能把县城经济巩固好,使其成为城乡融合的堡垒,其经济社会效益将是十分明显的。

如果一个县有1/3甚至一半的人口住在县城,未来符合条件的县城能达到20万-30万的常住人口规模,将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与城乡融合,这应该成为我们规划的一个重要方向。当然,具体还要看各地的条件,要“因地制宜”。

未来如何做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工作?主要有三方面的建议:

第一,要注重动员社会力量。我国发展三资企业等有着不同的运行规律,并非完全以资本追求利润为驱动,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我国的体制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一方面,继续动员企业参与。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取得成功,企业的参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是扶贫攻坚战的延续与发展,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继续动员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民营资本捐助乡村振兴相关公益事业,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前往乡村投资,带动当地就业和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推动公益机构转型,引导其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当前,一些公益机构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诸如帮扶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等。未来我们可以再继续研究,出台一些政策支持他们继续参与和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不仅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还可以借此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促进国家全面发展。

第二,要注重动员社会资本返乡。引导社会资本回流农村地区是有潜力可挖的,因为资本受人的控制,而人受情感的支配,不是所有的资金都完全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也存在一部分感情的因素,可以多加挖掘,并出台相关政策予以鼓励。

第三,要深入探讨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土地改革各方有比较多的争议,但我认为,农村要实行区别于现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国有化,即土地所有权归国家,而土地使用权归农民个人;若发生转让,可将部分资金归农村社区用于公益事业。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分步实施,先推动农村宅基地的国有化。只有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农村人口才能跟城市人口一样完整地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农村土地才能在确保不逾越耕地红线的基础上跟城市土地一样有偿转让,在确保耕地不改变用地性质的情况下改变土地持有者的结构。

综合来看,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不能以常规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思维来衡量,但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益事业,而是需要在推进的过程中找到盈利与公益的结合点。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实习编辑:媛熙

推荐阅读 



1.划重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理论亮点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两个相结合”,该怎样理解?

3.桑玉成:深刻认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及意义
4.史林|这个历史现象令人惊叹,也值得我们深思

5.史论|姚洋:充分认识中华政治哲学的人类价值

6.王东京:若想作出“好”的决策,此文确实值得一读

 




理论周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启理论阅读微分享之旅。


 推荐给大家看,请戳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